OK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
查看: 789|回復: 0

[轉貼]踢走「亞健康」

[複製鏈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懶
    2015-6-17 09:47 AM
  • 簽到天數: 328 天

    連續簽到: 1 天

    [LV.8]以壇為家I

    發表於 2011-4-18 10:16:11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    平時雖無大病痛,但就成日覺得眼瞓、提唔起精神兼周身骨痛,你很可能已落入亞健康的狀態了。千萬別以為無病無痛就等於好健康,工作忙碌的日子,大概讓你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訊息,就襯今日世界睡眠日,讓中醫師教你如何得到一晚安寧,踢走「亞健康」。

    亞健康概念
    亞健康是近年來提出的新名詞,過往亦稱為「第三狀態」,意思指健康是「第一狀態」,疾病是「第二狀態」,而「第三狀態」則介乎於健康與疾病之間,既非疾病也非健康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表示,「健康是生理、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况,不僅指沒有生病或體質健壯」。研究發現,處於健康狀態的人只佔10%,疾病狀態約佔20%,而亞健康狀態者則高達70%。

    亞健康最常見的狀態是:
    • 容易疲勞
    • 睡眠紊亂
    • 心慌氣短
    • 食慾不振
    • 多種痛症


    失衡失調大件事
    從中醫的角度看,亞健康的發生及發展,根本就在於機體的平衡失調,概括來說有:陰陽失調、氣血失調、精血衰少及臟腑功能紊亂和障礙。

    科學養生面面觀
    1. 養生貴於順應自然
    俗語說: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」。季節時令此消彼長的陰陽變化,是促使萬物表現出生態過程的根本原因。宇宙萬物、人的生活起居、精神情緒及養生活動都不能違背這一自然規律。這就是所謂「天人相應」的原則。

    2. 情志養生
    傳統醫學中提出「靜神養生法」,是有效的心理健康保健法。情志是人的常情,但如果超越了人的生理限度就會發生變化。《內經》云: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」即是說人要知足常樂,心胸豁達,陶冶性情,慎防動氣,戒驕戒躁,善調情緒等,這樣疾病自然都會減少。

    3. 飲食養生
    《內經》又謂「五谷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益精氣。」

    傳統醫學認為「藥食同源」,即是說,食物和藥物一樣,根據不同的性味歸經,對五臟六腑產生不同的作用,中醫的飲食養生就是根據這一原則來調節,從而達到滋養臟腑和預防疾病的目的。中醫認為,春天適宜養肝和健脾,多吃蔬菜、豆製品、雞、魚和蛋類等食物不會錯。

    4. 運動養生
    生命在於運動。古人早就認識到「流水不腐,戶樞不蛀」的道理。春季也是身體代謝能力最佳的時段,適量運動對健康很有幫助。所謂適量,就是每個人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,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。

    5. 藥物養生
    中醫會按照各人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,找出病人的發病原因。而人的體質有虛和實,應該服不同的藥。傳統的藥物養生多以補益中藥為主體,用以滋補人體的五臟六腑和調養氣血陰陽。

    從各方面做好自己,自然有覺好瞓!

    撰文: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彩頤康健坊綜合醫療護理中心      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    本版積分規則

    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OK討論區

    GMT+8, 2025-7-8 11:07 AM , Processed in 0.058309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Gzip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  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